“加草、添水、打扫牛棚卫生……”每天清晨6时许,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古纯村后备村干部蒋丽就开始忙碌起来。一直忙到上午8时许,她的工作才告一段落,简单收拾打理后,她又来到古纯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到村集体工作中。
笔者初次见到蒋丽时,她系着一个蓝色围裙,正在院坝内给牛儿切割青草。牛棚里,一头头黄牛正在悠闲地进食。
谈及养牛原因,蒋丽回忆说,她和丈夫结婚前,丈夫一直在外务工,不仅居无定所,一年下来还挣不到多少钱。了解到远房亲戚在重庆养殖水牛非常成功,她也萌生出养牛发家的心思。2012年,蒋丽和丈夫喜结良缘后,便趁机劝说丈夫返乡和自己一起创业养牛。丈夫同意后,两人便来到远房亲戚的水牛养殖基地考察学习,考察结果表明,养牛的确是一条致富增收的好门路。
自此以后,蒋丽和丈夫便全身心投入到养牛事业中。每天凌晨4点,夫妻俩便起床,走村串户挑选牛犊,最终买下5头牛犊。刚开始养殖没经验,再加上农忙时节无法看护,导致牛犊在野外放养时,惹了不少麻烦。“我记得有一次,牛犊自己偷跑出去,吃光了邻居家种的水稻,我还给人家赔了300多元呢。”蒋丽说,“当时我就明白了,这样蛮干是不行的,所以2013年,我又投资10万元,修建了5间养牛房,对牛进行圈养。”
养殖初期,因为对水牛不了解,再加上自身缺乏经验,蒋丽一有空闲时间,便用来钻研养牛技术。通过网上学习、向当地畜牧部门和远房亲戚请教等方式,蒋丽慢慢站稳了脚跟,一年下来净赚1万余元。
2018年,蒋丽又引进“西门塔尔”和“莫拉牛”两个良种黄牛品种。“购买黄牛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外貌特征良好、健康,性情比较温顺的牛,这样才能保证净肉率高。”蒋丽说,而且养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科学饲养,这样才能预防牛生病。
蒋丽还采取“秸秆回收—生物饲料—商品销售—粪肥还田”养殖模式,加强科学配料和肉牛栏舍清洁管理。同时,做好疫病防控,延伸产业链,实现投入与产出最优化。此外,蒋丽还利用养殖场粪污,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玉米、水稻等产业,形成种养结合的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在玉米秸秆里配上玉米面、豆饼和麦麸等,做成黄牛喜欢吃的上等‘草面包’,再加上酒糟和山泉水,黄牛吃了长得膘肥体壮、毛色光润,在市场上口碑很好,销路也不用愁。”蒋丽说,虽然养牛很辛苦,但能赚到钱又是一件开心事。
如今,蒋丽的黄牛养殖场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目前,她的养殖场存栏黄牛50头,每年纯收入超20万元。10年间,蒋丽扩建了厂房,购买了铲车、运草车、打料机、地磅机械等设备,养殖场逐步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周边村民看到蒋丽养牛致富后,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蒋丽则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热心相助。同时,蒋丽还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院坝会等场地,组织村民学习黄牛养殖政策及技术,并邀请技术人员走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提高村民黄牛养殖技能和信心。
“我不仅是一个养牛人,还是一名村干部,我有责任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规模,创办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基地 脱贫户’的模式,全力发展好我们村的养牛产业,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因养牛更幸福。”蒋丽牛气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