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蒋凌萍,石棉县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站长、农艺师。长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先后获评全省稻飞虱防治先进个人、全省绿色防控先进个人、全省“五个一”优秀驻村农技员、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雅安市“创先争优巾帼建功标兵”、石棉县“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被石棉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两次。她主研的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市级三等奖2项。
一双运动鞋,一顶草帽,陪着她奔走在广袤农村的田间地头。
一身真本领,一颗初心,伴着她扎根基层25载无怨无悔。
8月份连续的高温天气,对石棉县的黄果柑生长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担心黄果柑反常落果,导致减产,蒋凌萍每天一大早便赶往田间,一边查看黄果柑长势,一边排查可能出现的生产隐患,并因地制宜给出解决办法。
在石棉县农技推广一线辛勤工作25年的蒋凌萍,与农民交朋友,和农业生产大户结对子,不改农民本色,广泛传授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凭着一腔热忱和不屈不挠的干劲,用科技之光催生绿美乡村。
耕耘心间一方田
泥土芬芳守初心
“蒋老师,你能来看一下我家的黄果柑吗?”一大早蒋凌萍的“热线电话”就开始忙碌了,对于果农的诸多问题,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当果农遇到问题时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她。
1997年,蒋凌萍开始在石棉县回隆乡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凭着对农业的热爱,她在农业技术推广岗位一干就是25个年头,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农技推广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也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蒋凌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亲历了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与进步,深深懂得只有科学种田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百姓收入。作为土生土长的石棉人,蒋凌萍深知,石棉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长久以来受产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条短等因素影响,农业助推群众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在石棉县,当地百姓保留着最原始的劳作方式,用镰刀割水稻和小麦,用人力脱稻粒和麦粒,肩挑背扛运送农作物。种植作物单一、种植技术落后、作物效益低下,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刚参加工作的蒋凌萍看着这一切,总觉得自己要干点什么。从那时起,她便默默在心里埋下了一粒服务“三农”的种子。“我一定要为农村富裕和农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蒋凌萍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每一位农技人员的追求。作为农业技术推广者,她深感责任重大。
上山下沟,风雨无阻,25年来,她的足迹遍布石棉县的大小村落,田间地头到处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庭院晒坝常常出现她言传身教的场面。她的手机里也存着几百名农民朋友的电话,总是24小时开机,即便到外地出差时也从没漏接他们的电话。
“我是农民的女儿,对农业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增产增收,得到他们的认可,对我来说就是最有意义、最快乐的事情!”蒋凌萍感触地说。
在老百姓眼里,她是一位厉害的农技专家。从攻克种植难题到实现提质增效,她总能找到解决方法。但在蒋凌萍的眼里,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人员。坚守多年,只为了当初“立志用农技改变群众贫困面貌”的心愿。
蒋凌萍讲解果树管理技术
服务三农促振兴
擘画乡村新画卷
参加工作的20多年里,蒋凌萍见证了石棉县从种植粮食作物到发展经济作物的过程。
石棉县是黄果柑的核心产区,享有“中国黄果柑第一县”的美誉,石棉黄果柑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商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如今,石棉县的黄果柑遍地开花,这背后离不开像蒋凌萍一样的农技推广员的辛苦付出,他们也见证着石棉县黄果柑产业发展的一段又一段传奇。
在石棉县的农业产业发展中,蒋凌萍始终坚持深入“三农”第一线调查研究,从探索不同作物种植方式、覆膜方式、播种位置、种植密度、适宜种植品种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到集成应用高产综合生产技术,再到黄果柑提质增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她将自己所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石棉这片土地。
在多年的农业技术探索之旅中,蒋凌萍还充分发挥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编写和参与编写了《石棉县黄果柑管理月历》《石棉县黄果柑标准化种植技术》《石棉县黄果柑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凯时kb官网登录的解决方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石棉黄果柑种植技术规范》《黄果柑增糖降酸技术》等实用技术资料,印制10万余份发放到农户手中。
与此同时,她还协助川农大、中国柑研所专家团队,做好了黄果柑产品的注册、认证工作;助推石棉黄果柑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协助石棉县连续成功举办12届“石棉黄果柑节”,为石棉县黄果柑品牌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三农”干部,25年中,蒋凌萍不仅在实施农业科技培训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上下足功夫,还在驻村产业技术帮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环保等工作中,炼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为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养的提高和群众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多年来,她先后开展技术培训1300余次,培训农民7万余人次,接收咨询2万余人次;培训新型经营组织28个、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600余人;建立科技示范20余片30000余亩。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蒋凌萍心中,发展农业,科技最美。用好科技这张“王牌”,才能让乡村更振兴。接下来,她还将继续坚守初心,心系农技推广,情牵农民致富,在“三农”一线发光发热,用满腔真情谱写科技兴农、富农的赞歌。
蒋凌萍在马富村开展黄果柑夏秋季田间管理技术培训
汗水浇筑梦想
实干笃定前行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这是蒋凌萍多年来的所想、所期、所盼。回望25年来的基层一线路,驻村扶贫是她最重要的经历之一。2016年,她被选派为联系村——宰羊乡马富村的驻村农技员。她用精湛的果树栽培技术,心贴心的真情,手把手带领当地贫困户走出了一条依靠发展标准化黄果柑、猕猴桃、核桃种植的脱贫之路。
马富村曾是石棉县的省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后,她一头扎进村里,一干就是3年多。期间,针对该村具体情况,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实情,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积极帮助村内争取多方支持,并加大培训、示范带动,组建队伍、强化服务,创新确立“线上线下”齐头并进销售的思路,实现了马富村黄果柑、猕猴桃等产量从原来的800吨,变成了现在2500吨,产值从300万元变成了900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400元变成了6800余元的转变。如今的马富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倾其所有,不如投其所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发展产业最终是让村民受益。”这是蒋凌萍常说的话。在驻村的几年时间里,蒋凌萍几乎放弃了节假日,深入田间地头默默耕耘,手把手为农民传授技术知识,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村民们也成为了她的知心朋友。当地村民感触地说:“蒋老师真的是把心都掏给了我们村民,成为了我们的知心朋友,我们非常感激她。”
除了驻村扶贫外,作为一名农艺师,蒋凌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多年来,她践“初心”、履“使命”,还担起该县农作物保护责任和科技扶贫工作重担,用务实创新的求知精神,服务“三农”的为民情怀,尽职履责的责任担当,走出了最美的人生道路。
最大的舞台在基层,最美的风景在田间。正是有了像蒋凌萍一样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们用奉献和坚守,照亮了农民致富之路,更照亮了乡村振兴之路,他们就是田野上空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