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萍(中)教学员制作蝶翅画。
“蝴蝶翅膀也能用来作画?”这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对于峨眉山·蝶舞萤飞昆虫馆(以下简称“昆虫馆”)来说,绝非空谈。这家昆虫馆以别具一格的方式,传递着科普的深刻内涵。科普是引领青少年探索学科奥秘、理解世界万物的桥梁,昆虫馆则是这座桥梁上的一个独特站点。
近日,四川科技报探班员走进昆虫馆,深入探访奇妙的昆虫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蝶翅画作品。
传承非遗技艺 封存五彩斑斓的美
在“峨眉山蝶翅画”传承人袁秀萍的带领下,探班员走进昆虫馆,只见馆内设有多个展示区,如蝴蝶标本展示区、非遗蝶翅画及昆虫之美标本体验制作区、蝶舞萤飞昆虫仿生科技体验区、蝴蝶幼虫培育领养区、破茧成蝶昆虫文化教育区、昆虫美食康养品尝体验区等。在蝴蝶标本展示区,探班员被眼前五彩斑斓的图景所吸引。该展示区的墙上、案头上,依次摆放着小至手掌大小的川剧脸谱,大到一米余长的繁花似锦图,以及梅兰竹菊、十二生肖等蝶翅画。据介绍,这些画作均利用蝴蝶翅膀完成,其绢绸丝绒般的质感、不同角度泛出的光泽和自然天成的图案纹理,光彩夺目,惹人喜爱。
“蝶翅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该技艺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袁秀萍如是说。
在工作室里,袁秀萍向学员们传授制作蝶翅画的技巧。只见她手持剪刀、镊子和棉签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将蝶翅粘贴在纸上,以形成一幅美丽的画作。
“蝶翅画取材主要源于大自然,全为饲养蝴蝶,制作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外形的蝶翅进行巧妙组合。制作蝶翅画必须要轻,动作轻、呼吸轻,蝶翅上有鳞粉,所以粘贴到纸上时,必须准确,不然鳞粉脱离,会污染到卷面的洁净。”学员们认真聆听并仔细观察袁秀萍的每一个动作,学习如何将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蝶翅拼贴在一起,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通过袁老师的教授,我不仅了解了蝶翅画的制作流程,还领悟到了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学员小蝶补充道,此次学习让她对蝶翅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她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尊重。她准备继续学习和探索蝶翅画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生到昆虫馆进行研学。
学员展示他们创作的蝶翅画。
推动产教融合 助力蝶翅画蓬勃发展
如何制作一幅精美的蝶翅画?需要耗时多久?谈起蝶翅画,袁秀萍向探班员介绍,蝶翅画是中国独有的画种,需要经过数10道全手工工序完成,包括裱纸、烘干、防腐、挑选、色彩搭配、剪裁、粘贴、装框等。至于耗时多久,具体取决于画作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以及制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创作速度。一般来说,一幅精美的蝶翅画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完成。
“制作蝶翅画,首先要解决蝴蝶来源问题。过去主要靠野外采集,现在主要靠人工养殖。”袁秀萍告诉探班员,2014年,她和四川音乐学院动画专业毕业的女儿成立了一家公司,在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星星村发展农户养殖蝴蝶,每年由公司发放蝴蝶虫卵给农户,并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对养出的蝴蝶进行回收。然后,按照女儿给出的设计图纸,袁秀萍再和当地留守妇女一起加工,制作成蝶翅画,通过直播带货、线下销卖等方式,销售到世界各地。
除制作蝶翅画外,昆虫馆还按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发展要求,打造了“基地、师资、科普课程、线路、市场”五位一体的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目前已获得“四川省天府云科普共享基地”和“四川省天府文创设计示范基地”称号。该场馆具备一次性接待30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从2019年到现在,昆虫馆共接待研学团队和游客约3.8万人次,大家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奇妙,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丽,同时接受科普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袁秀萍表示,下一步,昆虫馆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和提升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功能和水平,为更多中小学生提供更好的科普教育和实践机会,为推动乐山市乃至四川省科普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昆虫馆还围绕科普教育主题,创新研发基地研学特色课程,目前已研发出《虫出江湖昆虫团战》《虫虫特工队》《昆虫的摩斯密码》《蝶舞萤飞仿生课程》《自然科普教育与峨眉山生物多样性》《峨眉山气候植被对昆虫的影响》等课程,进一步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昆虫,保护生物多样性。
如今的昆虫馆,凭借其丰富的昆虫资源和打造的美丽环境,以及在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方面的突出表现,深受大众喜爱。此外,在这里,大家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和宁静氛围,放松身心,享受美好。
(峨眉山·蝶舞萤飞昆虫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