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柏场村是自贡市荣县旭阳镇的行政村之一。村民说,“柑柏”就是“天干得土地发白”的谐音。因为村里无河流,缺水是难治的“老毛病”,而“空壳村”也是这个村党支部感到头疼的老顽疾。然而,今年该村华丽逆袭,不仅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而且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百万元。
逆袭是如何发生的?近日,笔者走进该村,一探究竟。
发展蚕茧产业
“空壳村”进账百万元
“收购蚕茧时,这个位置摆放的是收购秤,交售茧子的村民就从这个地方排队至20多米外,有村民的笑脸,有白花花的茧子,也有茧子换来的一叠叠钞票,场面很壮观哟。”从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柏松的介绍中,笔者仿佛看到了两个月前村民交售蚕茧的壮观场面。
陈柏松介绍时所站的位置,就是柑柏场村蚕茧收烘站,与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只有20米之隔。这个270平方米的智能化蚕茧收烘站,是县委组织部给予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支持后,用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原来的烘房改建而成的,2021年投入试运行,2022年正式运行。今年这里就通过收购烘茧子出售,创收102万元。
一栋新房,被桑园包围,这里就是柑柏场村的全智能小蚕共育基地。透过桑园,白瓷砖的外墙、外挂空调的小蚕共育基地特别醒目。“这个共育基地,共220平方米,也是县委组织部支持100万元项目资金的建设内容之一。自2021年开始试运行,今年就为本村村民共育小蚕821张,实现共育收入5万余元,其中25%属于村集体,纯收益1万余元。”陈柏松一边介绍一边算收入账。
收烘蚕茧收入加小蚕共育收入,柑柏场村今年村集体收入从三年前的“空壳村”一跃成为“百万村”,实现净收益5.3万余元。
据介绍,今年全村养蚕2500余张,实现收入700万元以上。
“三个带动”破局
普惠全村百姓
旭阳镇党委书记周小平介绍,在县委组织部的项目资金撬动下,在柑柏场村党支部的务实创新下,除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破局外,项目资金的引领还实现了“三个带动”的破局。
务工就业带动。每到小蚕共育、收烘茧子的时候,就有15位当地村民就地务工,今年7季共育、收烘下来,15位村民共获得务工费近13万元,如3组59岁村民代向荣在柑柏场村蚕茧收烘站挣取了7000余元劳务费,10组52岁村民代跃清在全智能小蚕共育基地挣取了5000余元劳务费。
科技兴农带动。“过去的土灶共育,温度、适度靠人为把控,育出来的小蚕不好养、成活率低、产量不高。你看嘛,现在的全智能小蚕共育基地,小蚕儿都是在空调屋头育出来的,个个健康壮实,成活率高。今年我的每一张蚕子的产量都在50公斤以上,与过去相比多了10公斤左右。”2组村民毕海勤心怀感激地说。这也代表着全村养蚕户的心声。
产业规模带动。因为有效益的诱惑,村民利用瘠薄地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在村党支部的引导下,村民将栽桑与套种粮食相结合,预计新发展桑园 粮食“混种”400亩,使全村桑园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
村集体获得的收益,咋用呢?“有三个打算,一是维修村组道路和产业道路,二是修建5口蓄水池,三是用于特困村民临时救助。目前,正规划维修2公里村组道路。”陈柏松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