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黄文培,宜宾市长宁县国有林场原科技股股长、林业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连续两届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聘请为省科技顾问团成员。从事人工栽培竹荪的科研工作70余载,先后荣获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首届老科协奖以及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道德模范、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宜宾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和称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竹荪婆婆”。2022年7月,黄文培与世长辞。
蜀南竹海,碧波万顷,小竹荪能够成为宜宾市长宁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惠及省内及云、贵、渝、桂、闽等地100余县,“竹荪婆婆”黄文培功不可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有一个“禾下乘凉梦”,“竹荪婆婆”同样也有一个“四季竹荪梦”。
与竹结缘 萌生梦想
1951年,从四川林业学校毕业的黄文培,怀着“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河山添锦绣,国土绘丹青”的志向,来到位于林区的长宁县楠竹经营所工作,从此与竹结缘。
20世纪70年代初,黄文培在工作中发现,有一种千百年来被林农认可的山珍——竹荪,营养价值非常高,是食、药兼具的养生产品。但在自然条件下,野生竹荪产量稀少,价格昂贵,形成了“竹荪等价黄金”的局面。于是她便萌生了人工种植竹荪的想法,希望有一天能将野生竹荪驯化为栽培竹荪,形成规模化生产,让竹荪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有了这个想法后,黄文培开启了自己追求一生的目标——开展竹荪人工种植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
但要真正人工驯化培育和种植竹荪,谈何容易?1972年,黄文培开始了竹荪人工驯化培育试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无经费,又无技术,国内外没有这方面的专业资料可以查找参考,一切从零开始,黄文培就这样怀着一腔热血扑了进去。“想把野生竹荪驯化为栽培品种,这是梦想。”别人都这么说,但黄文培从未放弃,她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实现这个梦想。就这样,黄文培踏上了长达数十年的人工培育之路。
为此,黄文培牵头建立了竹荪科研小组,面对一次次挫折与失败,科研小组的人一个又一个打起了退堂鼓。她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先后与南京林学院、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从采集野生菌丝培育——段木栽培——熟料灭菌栽培——生料层播引种、试种,最后到采取竹海野生竹荪蛋进行菌种分离、驯化、提纯、选优,年复一年,做了无数次比照试验,究竟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饿了多少餐?她也说不清楚了。
历经漫长坚守,跨过重重困难,直到1986年,第一株人工栽培竹荪终于成功种出。而这一年,距离黄文培“一腔热血”下决心的那一年,已经过去14年。
1993年,黄文培培育出高33厘米,裙围163厘米,单个体重750克的“竹荪王”,定名“竹海长裙”,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注册商标。1995年,黄文培牵头制定了《长裙竹荪综合技术标准》,填补了食用菌竹荪无生产标准的空白,也被批准为省级地方标准,为长裙竹荪的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与竹生情 追逐梦想
人工种植竹荪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不仅引起县内市内种植热潮,也引起云、贵、川、渝、桂、闽等省市区的关注,纷纷上门求教,或邀请讲授示范、或信函电询索取资料。在当时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黄文培培育出来的竹荪,市价就能卖到每公斤1400元,但她却毫不犹豫的将培育技术无偿公布,有求必应,有问必答,不计报酬。在生前的采访中,黄文培说:“党和政府给了自己工作岗位,每月发了应有的工资,做点成绩是应该的,有了成果是要回报社会的。”
将野生竹荪驯化为栽培竹荪,这只是黄文培实现竹荪梦的第一步。把竹荪栽培技术推广出去,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她更大的梦想。“竹荪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是助农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她不仅放弃个人成果专利,还主动向长宁县委、县政府提出这个建议,由此也推动长宁竹荪迈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1995年,62岁的黄文培正式退休。这时,正值竹荪种植推广关键期。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始终放不下凝聚自己心血的竹荪,义无反顾地奔走在全市各有关乡镇农村的田间地头、村庄院落。黄文培一边坚持竹荪科研试验,一边主动配合县科协、农业、林业、科技等单位进行宣传,坚持每年举办培训班,自编教材,为农民和基层干部授课。她这一生,培训人数达上万人次,培养出竹荪制种、种植能手4000余人。
“中国竹荪在四川,四川竹荪在长宁。”目前,长宁县已成为中国三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长宁“长裙竹荪”全国知名,产量和商品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竹荪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龙头”产业。黄文培40多年无怨无悔推广长裙竹荪人工栽培技术,带动了当地6万户群众脱贫致富,很多曾经的贫困户依靠人工竹荪种植后成为了富裕户。如今,这一技术已推广到全国10多个省100多个县。
与竹为伴 执着圆梦
为实现“四季竹荪梦”,助力乡村振兴,生命的尾声,虽身患多种疾病,但是她依然奔波于竹海景区和敬老院两地,以“竹海长裙”竹荪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仍然在开展实施竹荪复壮工程创新技术一系列试验示范:探索竹荪实现工厂化生产、破解竹荪同一地块种植需间隔4年的难题、解决固体制种成本高和周期长的困扰、打造现代林业竹林立体生态效益……希望将竹荪和竹林变成长宁美丽乡村的亮丽风景线。
在长宁县成立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之后,黄文培很高兴地应邀担任长宁县老科协理事、科技顾问,指导荪农科学种植竹荪,践行着青年时期的诺言:“就是要努力帮助农民兄弟过上好日子。”在长宁县“老专家营地”建立后,针对竹荪产量低、竹荪蛋坏掉现象严重的情况,她会同农业人员、老科协专家、科技示范荪农一道,从良种繁育入手,严把菌种质量关,实现良种优良化生产;推行标准化栽培新技术,在不同地块、播期、用种、竹渣培养基等方面反复进行对比试验,取得在产量、质量、效益上的重大突破;及时总结编写《长裙竹荪高产栽培技术八要素》《防治竹荪烂蛋技术要点》等技术规程供荪农使用;总结出了林下种植套作长宁长裙竹荪、层架式种植等多种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培育了“松坪菌业”“盛林菌类”“竹海山宝”等多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专合组织。
霜染青丝两鬓生,只留爱在青山间。正是这样七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奉献,黄文培一直默默在科研试验土壤上耕耘,由于她在研究楠竹丰产技术和推广竹荪高产技术上的突出贡献,她先后荣获国家、省、市10余个荣誉称号,受到部、省级表彰奖励30余次。
2022年7月,“竹荪婆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将一生献给了竹海的绿水青山,献给了钟爱的竹荪事业。”谈起黄文培,干部群众纷纷对她敬佩不已。
与竹林为伴,以竹荪为命,为百姓造福,“竹荪婆婆”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