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虽然不能说富了,但至少有了盼头。”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曰者镇出水寨村的村民老马说道。出水寨村位于石山区,虽地处偏远,但整体风景优美,人畜分离、村路硬化、道路亮灯等基础设施完善,看着农户脸上泛起的微笑,很难想象这个美丽的村庄在去年5月才正式脱离贫困村的队列。
骤眼看去,脱贫后的出水寨村逐渐热闹,但这层热闹下面掩盖了不少艰辛。曾经的出水寨村并不像如今一般,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及海拔等问题,农户只能种植苞谷,勉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自2018年起,经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统一部署,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资经营)开始参与“双一百”村企结对精准扶贫及党建联建行动,对口帮扶出水寨村,坚持不懈地为该村的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尽力谋划与付出。今年已是笔者连续第三年报道该村,一路见证了其逐步蜕变。
然而,脱贫对于出水寨村而言并非终点,而是立足新发展、展望新生活的起点。今年,作为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的最终目的。各地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
对于出水寨村和上海国资经营而言,乡村振兴不仅仅应着力于谋求产业发展,更需要提升农户的精神世界,将新的理念注入乡村,让村民在精神、文化层面发生变化,激发出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振兴”二字,振的是精神世界,兴的是产业发展。为完成此目的,上海国资经营在新一轮帮扶行动中,紧抓“创新”和“多元”两个重要概念。将在扶贫期间提出的“扶贫 非遗”的文化扶贫创新理念,深化为“以文化自信激发内生循环动力”的新帮扶理念,以期产业 非遗协同并进,让出水寨村可以跟随着这个浪潮,迈着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向前。
欣欣向荣的村貌
产业力量:盘活“天地”的资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但产业发展对于出水寨村而言并非易事。该村地处海拔1680米的石山区,全年平均温度较低,大部分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都无法种植。同时,地处偏远、物流运输和当地相关技术人员的缺失等问题,也成为阻碍出水寨村产业发展的“拦路石”。
虽然,当地的地理条件很难种植经济作物,但当地政府并未为此而停止探索,在脱贫之前,就已尝试重点发展万寿菊产业。万寿菊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不但能在高海拔地区种植,而且种植技术相对简单。只是,几番尝试后,虽有一定收益,但产业模式单一,并未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太大改变。而且,在采摘过程中,由于部分农户出现过敏反应,使得农户存在惧怕心理,导致无法做到产业覆盖。
在此情况下,作为帮扶单位的上海国资经营则与当地村委会一同思考与挖掘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在探索过程中,由当地刺绣所用的蚕丝联想到桑蚕养殖可以作为产业发展,桑树种植既可缓解当地喀斯特地貌土地养分不足的自然难题,又可不受制于村里劳动力短缺的现实难题。同时,对接帮扶丘北县的上海市虹口区政府已在3年前帮助引入桑蚕养殖产业,建立曰者镇宏新种植合作社,这无疑是出水寨村最好的参考样板和桑蚕养殖产业扶持基地。
在选定产业后,上海国资经营帮扶建设了70亩“爱心桑园”,并为当地农户的“爱心蚕房”资助了养蚕设备,让农户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桑蚕产业中。“这个帮扶模式是我们与上海国资经营协商而定的,只提供桑苗和土地,蚕的幼虫由村民自行购买。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我们觉得要扶贫不扶懒,农户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才会当成自己的事业发展。”出水寨村村委会主任李双江表示。
种植问题得以解决,但运输及销售问题仍是当地产业发展的拦路石。为了让这块“大石”不阻碍当地产业发展,丘北县政府引入企业,在出水寨村及其附近村庄设立工厂,手把手传授养殖及护理技术,以保底价收售蚕丝,为当地产业发展打通销售痛点。“刚开始其实有点忐忑,不过邻居说前景好,就去试试了。没想到,养蚕整体投入不多,收入却还不错。”出水寨村村民马叔说道。
在看到村内农户因养蚕而生活质量提升后,越来越多民众加入到养蚕的行列当中。目前,出水寨和附近两个村庄共计有五百余户农户养蚕,整体生活水平也开始改善。
产业发展,需要多元联动,避免单一化。上海国资经营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依托普者黑文旅直播扶贫助农基地,资助、鼓励村民开展当地农特产品和非遗产品的直播带货,利用时下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缓解出水寨村当地信息闭塞、特色产品传播形式单一等短板,为更好提升当地农产品销量,上海国资经营还定期向村民采购“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帮助村民增收创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兴则乡村旺。在多方支持下,出水寨村整体产业逐渐走向正轨,让这个原本的贫困村,拥有了桑蚕旺盛的生命活力,也拥有了农户充满喜悦的笑容。
指尖力量:撬动“文化”的潜能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除了有产业,也需要文化输出和发展。丘北县非遗文化资源丰富,弦子舞、火草、水竹纸伞、羊皮鼓舞、火草纺织、瑶族蓝靛等非遗资源都有着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存在很好的保护和利用价值。围绕当地非遗技艺的传承和经济价值的探索,上海国资经营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做出了一定的实践,帮助其持续增强文化自信力和内生循环力。
自2019年起,上海国资经营发起“文化遗美”非遗走访项目,以云南省多民族聚居地为地域核心,探索当地非遗传承。通过走访拍摄、成品采购、公开展览等措施,打开当地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上海国资经营还与诸多媒体协同宣传,让原本藏匿于山中的绝美珍品可以展示给更多的民众。
非遗文化的宣传,不但是当地文化自信力的显现,也是对产业提升的一项助力。通过各维度宣传,丘北县的非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各项创新产品逐渐获得消费者青睐,当地濒临失传的银器制作技艺亦获得了新生代传承。传统刺绣也逐渐焕发生机,越来越多人投身到行业内。
丘北县政府定期引导开展刺绣工坊教学,传承和发展非遗技艺,培育特色产业。越发繁荣的光景,让作为刺绣传承人之一的唐丽珍感到十分欣慰:“现在越来越多人投入到这个行业,我们这些传承人都感到十分有成就感,终于看到这个手艺的未来。”
在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基础上,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成为非遗传承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指尖力量”。原本隐藏在深山内的珍宝被展示在更多人的眼中,而原本风景优美的丘北县和出水寨村也因为这些文化瑰宝增添了不一样的光彩。在乡村振兴的路途上,这个看似闭塞的村庄终于展开了新的画卷,也为这片处于高山上的土地,注入了更多的温暖。
人才力量:夯实“振兴”的根基
目前,出水寨村整体产业已逐步上了正轨,文化的传承也得到了新一轮的发展。但对其而言,振兴之路仍任重道远,如何长线发展,需要的是人才积累。人能尽其才而百事兴,为了培育当地人才,让更多人可以尽其才、行其事,上海国资经营早在助力出水寨村脱贫攻坚时期就以“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为理念,扶持当地人才的发展。
在出水寨村产业和文化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人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国资经营不但传扬当地非遗文化,还鼓励当地组建各类非遗技艺车间,为更多非物质文化寻找传承人,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当地学习,让非遗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除此以外,上海国资经营还在当地持续开展教育帮扶,于出水寨村小学和曰者中学设立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从教育上为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截至2021年11月,共开展六期“上海国资经营奖助学金”捐赠活动,累计惠及品学兼优的当地贫困学生240人次,“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是未来,只有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这里的未来才能更美好。”出水寨村村委会主任李双江说道。
同时,上海国资经营还资助建设了“爱心书屋”,为当地学童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亦缓解了当地小学课外读物匮乏的燃眉之急。让更多儿童可以在书中寻找志趣,在书中了解世界,这些孩子虽身处偏远,但并不因为资源及书本的匮乏而阻碍他们心灵的遨游。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核心在人。虽然目前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出水寨村的人才回流问题仍是一大课题,乡村空心化是普遍现象。后续,当地政府也在考虑向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资金或政策上的扶持,将人才留下,为未来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五位一体、缺一不可,乡村的发展顺应着这个环不断壮大。” 目前任职丘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援滇干部贺志春说道。
丘北县连绵的山脉中,出水寨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村庄,以往并不起眼。但在产业、文化及人才的不断发展下,这个原本的“后队”逐渐焕发生机,慢慢向“前队”靠拢。在漫山遍野的翠绿桑叶及朗朗书声中,出水寨村民们正站在乡村振兴的经纬之间,目及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