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智造”和“一带一路”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本报讯 5月5日上午,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高速磁悬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成都市沙湾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各大科研院所、国内铁路勘察设计、高速铁路制造、铁路工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骨干企业的专家,还有部分地方政府交通建设管理机构、科技创新企业以及国外磁悬浮技术开发企业代表。
本次会议由“高速磁悬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主持。
会上,钱清泉院士介绍了中国工程院设立“高速磁悬浮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课题研究总结情况。罗世辉教授、张昆仑教授、林国斌教授和曹广忠教授分别汇报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并介绍了高铁背景下发展磁悬浮的意义、高速磁悬浮交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速磁悬浮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我国高速磁悬浮发展战略建议。高仕斌教授对项目的整体研究情况做了汇报:从发展高速磁悬浮交通的重要性、现状、发展路线、措施建议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会专家对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课题报告与项目总报告的改进进行了研讨。
研讨会上,钱清泉院士还介绍了研究超高速磁浮的可能性,发起了有关超高速磁浮项目立项必要性的研讨。磁浮类型包括高速磁浮、超导高速磁浮、常导中低速磁浮等。磁浮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新型模式,具有振动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中低速磁浮就特别适合深入城市中心。在钱清泉院士看来,和中低速磁浮不同,“高速磁浮在综合交通中能与高铁与航空形成互补。”据悉,目前,高速磁浮交通已经实现时速500公里工程运用,这个速度比高铁快,比飞机慢。未来进一步提速的基本特征仍是机械非接触、地面动力装置,因此磁浮方式是必然选择。高速磁浮交通已经具备我国当初高铁发展的相似的基础,高铁是我国当今的技术成就,高速磁浮可望成为未来的技术成就。钱清泉院士说。
钱清泉院士认为,我国具有良好的传统轨道交通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完全有能力发展磁浮交通战略新兴产业。他倡议成立“磁浮交通联盟”,团结国内外产学研优势力量,协作攻关,争取早日实现我国高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工程应用,并建立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管理产业链,形成世界领先的高速和超高速磁浮交通产业能力,填补高速铁路和航空系统之间的速度空白,为“中国智造”和“一带一路”战略作出重大贡献。(本报记者 马静璠)